高大庆: 国际语境下的青花初探与自析
发布者:国中陶瓷馆 发布时间:2024-03-21 分享到:
0

图片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作品《青脉》《饮之太和》系列数字现场

 

 

国际语境下的青花初探与自析

高大庆/文

图片

 

今天的艺术家已被时代推到社会变革的奇点,基因工程、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这三大技术导致社会剧变。艺术创作与观念、艺术工具与载体、艺术欣赏与表现,也不仅以人类视角和思维为中心,现有意识中的传统观念,也很难概括未来的艺术蜕变。此背景下,笔者还来反思自己的青花艺术实践,自感有些矫情,甚至有些荒诞,即使如此还是耐下性子从艺术的自觉、观念、创作等维度自我梳理解析一下。

 

 

一.青花:最具国际化的瓷画艺术

 

青花瓷画始于唐,成于元,于明成为瓷业主流,至清康熙年代已达顶峰。中国高档瓷器在早期多不施绘,低端外销瓷反多以瓷绘示人。伊斯兰文化崇尚蓝白配色,多以缠枝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量实用瓷器需求,正好在中国找到了供应链的上游。青花艺术自始就是国际性语汇。青花瓷画在欧洲的盛行,是中国艺术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是世界性需求向中国的汇聚,而不是中国有意识地向外传播。

 

青花瓷画,源于伊斯兰世界为核心的审美意趣,最初绘制青花的氧化钴料,也来自两河流域。但从制瓷材料、装饰技法和烧造技术来看,青花又是中国的,就连部分款式纹样也是中国的。在成瓷中体现了国人对青花艺术观念的理解,突显了中国在青花创意链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合二为一,使颇具民族性的青花瓷画,成为深具世界性的全球艺术。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我谓昆仑-阅尽人间春色》L81cm H81cm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作品《月洗山空》L62cm H62cm

 

 

回顾笔者多年来的青花创作实践,概括分为三大类。一是在传承基础上自我图符注入的民间青花。在对民间纹样研究中,创作出自己的在新时代的符号。二是在颠覆观念下个性表达的实验青花。在放弃实用性前提下,探索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寻找青花媒材与表达意向的契合点。三是以创新融入时尚生活的青花IP。在生活方式上,青花IP与茶具、文具、玩具、美妆、服饰、挂毯、岩板品牌尝试联名。在享受自问自答的对话中,寻找自我,超越自我。下面展开自析的主要是上述第二类实验青花部分。

 

以手工拉坯利坯成型的开界系列,以废旧模具传印的魔境系列,以手塑肌理构筑的禅峪系列,是我谱系中不同心境的场域;以实验青花山水图符表现的,是我谱系中不同情绪的景别;以民间青花纹样表现的鹤鹭、龙凤、虎豹、鹿羊、鳞蟹、燕鸽、猫狗、熊猫系列,是我谱系中的不同寓意的角色;以自然植物穿插彰显的,是我谱系中不同境遇的生命。她们互闻互见,共生共聚,是我多元创作主题的集合。这里有我对宇宙自然的思考,有我对生死认知的感悟。

 

 

二.范式:临在状态中的山水情绪

 

实验青花,是对传统的挑战,离不开颠覆性的角度、质量和力度。突破的前题,应来自思想的放空和观念的自觉。一切回到材料和工艺本身,探索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寻找手法的各种表现性。在偶发中发现亮点,在错误中积累经验,在懵懂中撞见希望,寻找规律,生入熟出,尝试创出新鲜青花范式。

 

在题材上,以高原入境,以高峰出梦,以昆仑为颂。笔者生长在周秦汉唐的古都西安,城南横亘东西的终南山,正是中华文明的福地,也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三秦是我的创作母题,终南是我创作谱系的中心。《青脉》《岭上》《王维诗意》等系列作品,试图表现儒释道多元文化共生,以及隐逸的终南人文环境与心境。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七十二峪-霁》L57cm H38m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七十二峪-烟》L57cm H38m

 

 

在图示上,笔者认为晨晌晚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均为山水表情。只有风雨雷霞,霜雪雾霁才是山水情绪,才是山水灵魂的真正载体。她们是空间的律动,时间的跳动,意象的运动,更是心间的感动。实验青花山水系列,最终形成了“浅抽象、重流动、多偶发、粗颗粒、频发散、深诗意”的个性精神面貌和独特幽蓝表现。《七十二峪》是这类代表。

 

在造型上,一部分采用瓷盘和瓷板平面介质,在平面构成上,导入玉璧、玉珩、玉璜原型,试图通过方中见圆,营造出天人合一,天地立心的视觉感受。另一部分依托魔境系列立体的现成废旧模具和自创人体造型模具,在局部化、抽象化、大型化的同时赋能精神,注入文化。《团城口》和《风花雪月》这两种类型的代表。

 

其中,魔境造型与实验青花装饰的有效结合,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表现效果。2016年笔者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主办的“日用瓷创新设计青年人才培养项目”,有幸在吕金泉等众多专家指导下学习陶瓷设计,对模具成型有了较深了解。模具是工业化大批量复制生产的工具,由多片聚合构成,是传递统一意志的母体。经过对残旧模具的思考,在瓷厂外寻找到颠覆性的开放型构件和多年风化后的残存肌理,对这些个体再多次翻模,使其具有生命克隆和血脉印鉴的朴素含义。在这些正负空间的转化中,凹凸造型具有母体孕育和生命蜕变的直观感受。陶艺家考夫曼说:“在你的魔境系列陶艺作品中,每个正负空间里都有一个独立的小宇宙,里面充满了神秘和力量。”  

 

在技法上,或采用青花分水笔,激情泼彩,收放晕染;或尝试各种介质置换传统刀笔工具,飞线留白,聚彩存青。在实验青花山水实践中,多以侧锋分水运笔,以泼墨方式笔尖赶着青花水泡在坯体上可控流淌,观察临在的当下偶发呈现,立即决定继续分水的位置区域和浓度水量,在状物的表现性与鲜活性上,以自由的笔法来丰富情境物象,形成“心与物感,物由心化”的意趣,如《入境》《出梦》。我力求构筑自己的青花瓷画的语言特征,可以理解为对笔墨的精微度与精致度的追求。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作品《青脉-咫尺天涯》 L55cm  H55cm

 

在程式上,打破传统山水对树木、山石程式化的摹写,注重对山水气韵的生动捕捉。东方诗意山水是卧游地、放逸地综合表达。在创作之始我考虑传统山水画都是从树木山石程式化素材开始,位置经营,起承转合,如此这般将树木山石硬件组合编排了上千年,今天试图舍弃树木山石等具象形象,施彩在风雨雷霞霜雪雾霁这些 “柔性载体、湿性载体、隐性载体和光感载体”上,籍此对话王维,探寻“空山新雨后”的视界新观。《王维诗意》《七十二峪》系列是这类代表。

 

 

三.俯仰:科技催生下观象视角

 

在视角上,《我谓昆仑》《月洗山空》等系列,从古人高远、平远、深远入手。另一部分作品借鉴新的科学观,以心灵俯仰洞悉世间万象,探索“俯远”“仰远”两种个性化表现,在中国人俯仰自得中的宇宙视角中,透析东方人的诗意缩影和禅意境界。

 

近年大量出现的无人机遥感影像,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和星际的认知。这不仅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视角,也改变了我们对宏观空间的思考角度。地球未来、气候变化、人类命运、平行宇宙,成了我们今天关注的焦点。这样以俯视视角的“俯远”艺术观就逐渐形成了。《饮之太和》系列是这类代表。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作品《空山新雨后》L112cm  H56cm

 

图片

实验青花瓷板画作品《山色有无中》 L112cm  H56cm

 

 

另一个“仰远”的视角的形成,源于医学影像的影响。微观世界本身就是与我们共生的平行世界,与道教的洞天福地和佛教的闭关禅修,都存有学理联系和意象联想。本世纪最伟大的创新将是生物学和技术的交叉,自我探求的欲望,促使我在这个颠覆性的奇点,对生物艺术产生了兴趣。《脉象》《生命哲学》系列是这类代表。

 

实验青花多采用大号分水笔,饱蘸着青花料在坯体上行走,笔尖流出的不仅有氧化钴泥浆,还有随泥浆流出的身体温度。瓷是人与土、与金、与木、与水、与火、与天的艺术。在且歌且行的不断穿越中,孤寂和忧郁是蓝色的,希望与自信也是蓝色的。所以每每见到成瓷,都会产生借由肉体的重逢,来重现与灵魂的共鸣之感之慨。

 

 

四.结语

 

AI科技日迈月征,VR技术时盛岁新。大到宇宙,小到内心,艺术家的贡献在于崭新的观念、独立的角度、私属的情感等不同认知方面,而技术、工艺、标准将被人工智能替代。目前人类所谈及的艺术、艺术环境、艺术家、艺术创造力、艺术意识即将从生物内在形式、物理架构、意识认知方式上先解构再重构。未来艺术在科技奇点冲击蜕变下,焦点在于未来的超级连接,即以全新的方式和空前的规模将人类思维彼此连接,强大的AI创作就是用众人思维共同投喂,融合后又输出的艺术。

 

 

图片

实验青花陶艺作品《释界观》22L18W9.5H25cm L26W13H30cm L19.5W10H22cm

 

图片

实验青花陶艺作品《风花雪月》 L16W8H38cm  L16W8H38cm  L16W8H22cm  L16W8H22cm  L18W9.5H25cm  L26W13H30cm  L19.5W10H22cm 

 

 

2023年笔者有幸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收到卡瓦斯博主席的祝贺信后十分开心。作为青花这一国际语言的推动者,怎样构建青花的创作模式,怎样拓展青花的领域延展,还要启动前瞻性思考和超越性探索,更渴望借国际陶艺学会这个平台,融入世界陶艺的大家庭去,进一步促进文明交流,实现文化互鉴。

 

青花与海天一色。青花是地球的本色,也是地球的底色。笔者在长期创作中发现:民间青花纹样像似硬边的图案化矢量图,实验青花肌理更像似有过度的照片式位图;民间青花像似高亢悠远的民歌,实验青花更像似孤寂幽怨的民谣。她们既两两互为本色,也对对互为底色。

 

老子曰“道可道”,细思极恐。言说的方式和途径既道路之道,言说的内容与目标既道理之道,在他老人家那里居然是合二为一的。人类的言说既是多元的言说,也是悠久的言说。在这永恒与浩瀚的言说中,有一种言说形式叫临在蓝调,有一种言说内容叫诗意青花。
2023.12.

 

图片

实验青花装置作品《团城口1937》Φ48 H9cm 5Piece

 

 

图片

2023中国陶艺头条人物高大庆

 

高大庆,艺术家,创意人,祖籍陕西米脂,现居广东深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深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中国画学会会员,掬一文化(深圳)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深圳市工艺美术大师,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深圳市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安财经大学客座教授,山东现代陶艺研究院研究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工艺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古陶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陶元浴素》执行人,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刊《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日用瓷创新设计青年人才、2016年景德镇陶瓷学院结业,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景德镇民间青花技艺传承创新人才、2017年景德镇陶瓷大学结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

总编辑 / 邹明林

中文编辑 / 邓小艳  李   浩

外文编辑 / 罗素兰  罗丽华

特邀编辑 / 邹   幸  王惠颖

策划 / 株洲乐雅陶瓷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面制作 / 紫云芳  张   惠

策划主管 / 姜   可

网络顾问 / 聂张成

封面摄影 / 高   序

 

图片

账号登录

注册

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