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
发布者:周光真 发布时间:2023-07-28 分享到:
0

图片

前言

陶瓷艺术是各民族文化载体,世界上有多少烹调方法就会有多少陶瓷艺术风格。世界各地的先民们从地上挖出粘土、制成坯体、点燃柴火、烧制陶器。烧制的陶罐用于食物饮料储存或烹饪;人物或动物雕像用于神灵崇拜;砖瓦用于房屋或寺庙建筑。世界各地陶瓷工艺的发展取决于当地可获得的矿产资源,承载者着民族的文化与风俗民情。在历史上,全球文化交流如同水与空气流动那样无所不在,世界陶瓷文化发展就是一个不同文明互相借鉴、互相影响的过程。

图片

 

写作计划的由来

1990年代,我凭借在中国各地陶瓷产地旅行的机会收集了许多中国陶瓷文化景点的资料,邀请与时任台北《陶艺》杂志主编曾冠录合作,并由美国朋友德勃拉·布谢(Deborah Bouchett)担任英语编辑,2004年《中国陶瓷文化旅游手册》(中英文双语版)出版。此后我就开始收集世界各地陶瓷文化资料,着手编撰一部《世界陶瓷文化旅游手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与互联网的发展,此书的内容与书名也在不断变更,直至最后《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概览》这一书名才定下来。

图片

 

世界公民意识

2014年,我有幸当选国际陶艺学会(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简称IAC)理事-中国区代表(任期2014-2020)。总部位于日内瓦阿丽雅娜博物馆的国际陶艺学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GO的官方合作伙伴。2015年7月27日-28日,在国际陶艺学会雅克·考夫曼(Jacques Kaufmann)主席的指示下,我代表IAC参加了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政府组织“文化融合国际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代表热烈讨论着各种议题,其中包括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保护弱势群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跨文化对话”,等等。我由此联想到世界陶瓷文化界相关问题:如何关注世界各地偏远地区的民间陶瓷艺术和原住民制陶村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政府组织联络委员会副主席帕特里克·格兰德(Patrick Gellaud)先生的鼓励下,我利用三分钟自由发言的时间登上讲台,掏出连夜撰写的发言稿,提出了“世界陶瓷文化日”的倡议。这个倡议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世界陶瓷文化日”是全世界所有陶瓷相关领域专业工作者与陶瓷文化界的共同节日。世界陶瓷文化日的实施,通过陶瓷文化遗产的分享,将有助于关注各地民窑陶瓷、原住民陶器,有助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激发陶瓷文化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文化融合国际论坛”会议期间我临时受命策划了“国际陶瓷艺术交流文献展”。在筹备仅一个月的时间展览在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成功开幕,副主席帕特里克·格兰德出席了开幕并致辞。

图片

 

课堂之外的学习机会

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1932-2020)先生、美国陶艺界前辈著名陶艺评论家苏珊·彼得森(Susan Peterson,1925-1909)女士都是有问必答、令人尊敬的老师。梅尔·杰可森(Mel Jacobson)主持的“陶艺论坛”(Clay Art Discussion Group)也曾经是我的课堂。芭芭拉·布朗(Barbara Brown)是一位20多年的老朋友。她在当地社区学院任教数十年,她收集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民间陶瓷艺术品及各种陶瓷历史类书籍,她的住宅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芭芭拉·布朗女士向宜兴陶瓷博物馆捐赠了多件珍贵的宜兴紫砂器。我非常赞同她的想法:“让那些历史文物回到自己的家。”

图片

古代制陶图4-意大利菲奥拉诺陶瓷博物馆

图片

特伦特河畔斯托克火车站

图片

西班牙瓦伦西亚国家陶瓷博物馆内景

图片

古巴国家当代陶艺博物馆

图片

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塔

图片

青瓷莲花尊-北齐-河北博物馆藏

图片

西哥人类学历史国家博物馆-巨石盘与闯入镜头的女观众

图片

泰米尔地区的巨型陶马 

图片

秘鲁纳斯卡地画

图片

克什米尔运送牛奶的男子们

图片

德国慕尼黑啤酒节马车和啤酒桶

图片

撒马尔罕沙赫静达清真寺修缮

图片

瓦哈卡-多尼娅-罗莎

图片

突尼斯陶艺村-传统拉坯成型2

 

实地考察的乐趣

在过去的10多年中,我曾经应邀参加研讨会、展览、或担任评委、演讲等交流活动,同时以一个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身份考察了世界各地数百个陶瓷城镇乡村。

2017年8月初,我应邀参加意大利第39届瓜尔多塔迪诺(Gualdo Tadino)国际陶艺展的比赛评选。这个15000人的小镇正在举办顶级表演和杰出的艺术展览,小镇上有五座不同主题博物馆。一座人口稀少地区仍然享有如此丰富的文化生活令人赞叹。主办展览的陶瓷博物馆坐落在一座12世纪的城堡。评审结束后的那天晚上,在城堡外墙的草坪上数百把塑料椅子排得整整齐齐。我被带到前排的“贵宾席”。演出剧目为古希腊神话悲剧“Le Bacconti”( The Bacchantes酒神)。看着众多人物在舞台上一字排开的那种构图,我从古罗马露天剧场联想到古希腊露天剧场,联系到古希腊陶画,以及古埃及壁画。我醒悟到古希腊陶画与古埃及壁画构图上某种传承关系。

我的思绪时常停留在昔日的旅途中,陶瓷文化扎根于普通百姓生活状态与风土人情,我力图在旅行中深入各民族的本土文化,脑海中时常呈现出现实与幻觉的混合图像:

尾随着京都大街神道庆典游行队伍的节拍舞动;漫步高岭村的山间小径;感受马六甲博物馆里娘惹文化的温情;浏览世界上最长的河内陶瓷壁画;着谜韩国国际陶艺竞赛展上艺术家们的前卫意识;提鲁奇拉帕利寺庙滚烫的石板路上赤脚行走;静穆的素可泰遗址阶梯旁禅坐;仰望吴哥窟石像的笑容;享受手抓饭前用青花军持注水洗手;误入七米深水灾地区却逢阳光明媚;攀登白云中婆罗浮屠寺庙的顶峰;火山云雾笼罩下静候航班起飞;探秘吕宋岛洞穴的古代外星人;平躺在帖木儿伊斯兰建筑前的水泥地上;徘徊于伊兹尼克彩陶装饰的托普卡匹皇宫。

点数米诺斯王宫遗址的陶罐;穿过迈锡尼的狮子石门;月光下瓜尔多塔迪诺古城堡草坪上观看古希腊歌剧;远眺地中海与沿岸建筑相映成辉的蔚蓝;陶醉于慕尼黑啤酒节中的狂欢;凝视兹索尔奈闪烁的光泽;追逐维也纳皇宫的余晖;目睹蓬巴杜夫人的奢华;猫腰钻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舱;观赏维多利亚风格的优雅;回顾工业革命时代巨轮的波涛;抚摩巴尔干半岛的未干的血迹;

守护巴尔干半岛和平之夜;骑车气喘吁吁登上古堡之巅;独自驾车翻山越岭抵达五彩缤纷的陶花村;著名博物馆网上一票难求最后经胡搅蛮缠得以特许进馆参观。

穿越在蒙特利尔考古博物馆的时光隧道;探讨南卡黑人与民间陶器的历史故事;揭开俄亥俄河畔艺术陶器发展轨迹;寻觅陶瓷之都高耸的瓶式窑炉;驾车穿越俄亥俄河上的百年铁桥;感叹美国陶都的曾经辉煌;疫情阴影中敲响博物馆紧锁的神秘木门,通过额头对体温枪、双手接洗手液、鞋底踩消毒水;观摩百年建筑的乡镇博物馆昏暗的角落中覆盖着灰尘的陶罐;欣喜能够过四关斩五将登机落地后却在机场被送上回程飞机。

偶遇古埃及壁画上跳出来阿斯旺努比亚人;远眺夜幕中尼罗河上麟光闪耀中的孤帆;失落于金字塔的巨石之下;挤进开罗埃及博物馆密室探索木乃伊的历史奥秘;目睹菲斯陶工凿出各种陶片形状;仰望清真寺上的艳丽彩陶;手持中南美洲邮票寻找图片上陶器;展翅盘旋在纳兹卡地画的上空;呼吸伊瓜苏瀑布的湿润空气;穿梭于加勒比海岛国之间;1957年的古董车来回奔袭1200公里;漫步于教堂与马车之间的19世纪街景;高海拔城市中心为参观展览步入电梯直升48层高楼;深感高原反应血氧指数骤降的苦痛;气喘吁吁拾级玛雅金字塔力不从心;误闯玉器博物馆见大量古陶罐而喜出望外;夜幕中摆渡船驶向孤岛丛林间的高脚屋旅馆;探秘偏远度假村的考古博物馆;感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后的历史变迁;猜测热带雨林中沉睡的蒂卡尔玛雅文明的宝藏;冥想塔维塔湖畔黄金饰品祭祀的场景。

在一些没有互联网偏远地区往往隐藏着数百上千年的鲜活制陶历史。旅途中我力图保持灵敏的嗅觉寻找蛛丝马迹。我与旅馆门卫、出租车司机、路边小贩等各种人士用图片加手语交谈。我喜欢汽车旅行,以便近距离观察沿途的风土人情。我多次在印度,从孟买到新德里,沿途经过埃洛拉石窟群、阿旗陀石窟、桑吉佛教遗址,汽车颠簸在乡间小路上,我留心观察路边田野里是否有凉晒的陶坯,街边小摊上是否有出售陶罐,远处村落是否出现浓重的炊烟。我们的汽车随时可以停下。

在美国陶艺教育年会新老朋友相聚;难忘莺歌陶瓷博物馆IAC新北市大会的盛况;乐见景德镇瓷博会开幕式上的人潮沸腾…… 我鼓励自己保持虚心学习心态与亲和力。尊重各种不同文化,为他人点赞,可以与各种不同族群迅速拉近距离。无论是重口味的手抓饭,还是简单的北美大陆式早餐;无论是拥挤的长途汽车,还是穿梭于大街小巷的突突车;从异国风情的民宿到机场的胶囊旅馆,我喜欢在探险过程中拥抱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文化与陶瓷工艺。

我往往在一个陌生的地区找到一位陶艺家或学者、一座博物馆,就可以迅速联系到当地陶艺家群体。好多次我在飞机降落时举目无亲,数天后登机告别时却有朋友依依不舍。我曾经通过社交媒体的朋友圈联系到当地陶艺界同行与朋友。此书的出版离不开陶艺界众多同仁与朋友的帮助,特别是IAC会员们热情安排接待、推荐介绍、翻译讲解、驾车同行、热情迎送。旅途中有幸结识了不少博物馆专家、大学教授、资深陶工等专业人士,积累的人脉关系将是全球陶艺大家庭的共同财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悲情与荣耀。我希望我的文字能够体现各地陶工们的欢笑。东欧、中东及非洲等部分地区因战争动乱等原因尚未能够如愿出行;原本计划在我坐上轮椅之前能够将走遍全球各主要地区,如今看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疫情禁足期间图文资料收集与写作

2020年1月底我的东南亚三国之行结束后新冠全球疫情爆发,世界各国颁布了禁足令。因此我的后期旅行计划只能推迟,并由此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工作状态。整理图文资料,通过互联网搜索,通过邮件与社交媒体与世界各地的专家联系。敲键盘写作成为我的主要生活方式。我在这段期间内观看了大量世界历史、地理与陶瓷文化类的视频。我尽可能收集各种的历史与地理的图文资料。

除了旅行考察、书刊阅读,互联网资料与视频也是我的重要课堂。例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专家制作的专题视频。我特别注册了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的学术在线课程:南亚艺术:公元前500年-公元1800年(The Arts of South Asia: 500 BCE-1800CE)。我在搜索罗马尼亚陶瓷时意外发现了霍雷祖陶器。询问罗马尼亚裔加州陶艺家伊莎贝尔·波佩斯库·胡格兰(Isabelle Popescu Hoogland),她发给我一段链接,这才知道罗马尼亚霍雷祖民间陶艺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顺藤摸瓜,我找到科西夫传统彩绘陶器(Tradition of Kosiv painted ceramics)等多个非遗项目的图文内容。最后我决定增加“中东欧民间陶器”章节。同时,查到2018年非遗名单上的突尼斯塞伊纳内女性陶器技术(Pottery skills of the women of Sejnane, Tunisia),由此了解到北非柏柏尔人传统陶器。

20世纪日本现代陶艺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位重要人物八木一夫。他创作的“萨姆萨先生的散步”是日本现代陶瓷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寻找与获得这件1954年创作的“萨姆萨先生的散步”的图片版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最后,在Ishoken陶磁器意匠研究所中岛晴美教授与青年教师山下奈惠(Naho Yamashita)女士的帮助下获得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馆长的支持,并由八木一夫的儿辈八木明先生、八木薫女士提供了相关素材。我的欣慰与感激之情难以形容。当我撰写北欧章节时搜索到一位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卡杰·弗兰克(Kaj Franck,1911-1989)。与芬兰阿尔托大学荣誉教授塔皮欧·里维卡利(Tapio Yli-Viikari)联系以后我了解到卡杰·弗兰克曾经是塔皮欧教授的老师。写作过程中并获得了塔皮欧教授辅导。

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书籍和最近的考古发现,以及大量的博物馆在线课程、纪录片等各种资源的学习机会,通过比较和筛选,研究探索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的陶瓷艺术的发展轨迹与历史辉煌,了解世界陶瓷艺术的互相影响与传承关系。与此同时,通过对陶瓷历史研究而进一部了解每一民族的文化土壤,即种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人文历史,探索和叙述世界陶瓷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各个时期和历史成就。旅行是由此及彼的学习过程。一件陶瓷器物,一个陌生的地名,可以牵出一段未知的历史,发现一片的陶瓷艺术的曾经辉煌。从陶瓷工艺的彼此联系或传承关系,进一步了解一个民族、一片文化、一个时代,并涉及到大量地理、历史资料;种族征战、水陆贸易、文化传播、人口迁徙,充满挑战,惊心动魄。学习与实地考察的过程激发了我对一些历史事件的强烈兴趣。除了世界陶瓷贸易以外,我也关注历代陶工的流动与迁徙。或者是逃避战乱或迫害,或者未来寻找更佳的发展机会,或主动,或被动,无数陶工离乡背井,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技术,在异国他乡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部陶瓷艺术著作中的插图将是此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书选择的博物馆主要是作者旅途中遇到的、收集资料及写作过程中涉及到的博物馆。我的习惯做法是每到一座城市就打开谷歌地图,寻找周边的博物馆。我觉得走进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只要是与艺术、文化、历史、考古、人类学等相关的博物馆都可以看到陶瓷艺术品。那些当地出土、具有历史意义的陶瓷文化历史遗产特别珍贵。我发现只是依靠自己在各地博物馆拍摄的图片还远远不够,依旧需要补充大量世界各国陶瓷艺术博物馆顶级藏品的高清图片。在许多同仁与朋友的帮助,我最终获得了世界各地30多家博物馆提供的数百张高清图片。

收藏陶瓷艺术品几乎是所有陶瓷爱好者的“疾病”,同时我收藏陶瓷艺术品及相关主题的邮票与明信片已有数十年。为了便于研究陶瓷器物的材质、装饰工艺、烧成温度及釉色,我收藏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器物。同时为了补充文章中图片遗缺,我也收藏了一些普通博物馆里无法找到的陶瓷艺术品,弥补缺陷。随着写作的不断进展我藏品也在不断丰富。我收藏的大部分明信片的摄影时间为20世纪初期至1980年代,记录了许多十分珍贵的陶瓷历史画面。这些邮票与明信片也成为我学习世界陶瓷文化遗产的重要资料。我对非洲大陆、加勒比海与大洋洲的许多岛国的陶瓷文化认知是从整理邮票开始的。这些国家大部分经历过数百年各自不同的殖民历史,不同族群肤色,使用不同语言,具有不同宗教信仰与文化。陶瓷器物图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与手工艺历史传承可能出现在每个国家邮票上,哪怕是位于非洲、加勒比海或大洋洲等从未听说过的小国家,欧洲国家的海外飞地都可能有自己的陶瓷文化,属于本土的民族骄傲。去年意外获得芭芭拉·布朗女士赠送了不少邮票,感激不尽!

《世界陶瓷文化遗产地图》是此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能够将相关陶瓷文化图像填满世界地图的每个角落。我希望通过全球陶瓷文化遗产实地考察,发掘名不经传的民间艺术、原住民部落陶器,以达到内容覆盖大部分地区的陶瓷文化遗产。这张地图涵盖了全球160多个国家或地区。这些图片有三个来源。我在旅途中拍摄的各地博物馆的藏品或博物馆授权使用的图片,个人收藏的陶瓷艺术品以及少量陶瓷类邮票的截图。

《邮票上的世界陶瓷文化》的内容是最后才想起来的。经过整理,我发现我的陶瓷主题邮票收藏达到120多个国家与地区(包括一些具有独立行政系统的属地)。因此我决定增加《邮票上的世界陶瓷文化》内容。将这些陶瓷文化主题邮票中选出了120多枚(限每一代码一枚/一套邮票),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66)发布的二位字母代码为序刊登在第九章附录中。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些邮票与明信片捐赠出去,成为“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文献展览”的一部分。

图片

 

学习使人懂得不足与谦卑

在过去的近10年中,我曾经去过全球数百个传统陶瓷产地,其中包括颇具规模的厂区、传统陶瓷城镇、原住民陶村,我希望通过旅行实地考察,建立与当地陶工、艺术家、教授、博物馆专家的联系,不断深入发掘新的内容。全球文化艺术传播如同水与空气的流动,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涉及考古学、民俗学、人文学等不同领域。我希望通过跨地域的陶瓷文化遗产探索发现历史奥秘。除了大家熟悉的东亚、欧洲、中东地区的陶瓷历史以外,我希望进一步了解东南亚与非洲原住民陶器,东欧与拉丁美洲地区民间陶器以及人文背景。譬如菲律宾古代墓葬陶器、早期印度釉陶、越南南方边和釉陶、乌克兰科西夫陶器、罗马尼亚霍雷祖陶器、保加利亚特罗彦陶器、东欧哈班民间陶器、加勒比海地区陶瓷文化现状等等。

目前世界陶瓷史类学术专著大部分出自高等院校教授与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相比之下,我只是一个普通陶工,一个陶瓷专业领域的游兵散勇。此书的内容假如进行深化讨论每一个章节都可以是一本独立的著作。但是我没有计划撰写一部严肃地、滴水不漏的世界陶瓷历史教科书,而是希望以一位普通陶瓷艺术实践者身份,通过全球旅行与实地考察,与各地陶瓷艺术家、专家学者对话,收集第一手资料。我在写作过程中更注重地理的覆盖面,而不是历史时段上的面面俱到,而是通过实地考察与多重视角对历代陶瓷艺术研究,以及通过不同时空的陶瓷文化比较发掘陶工迁徙、工艺传承等相关线索,特别希望偏远地区的民间陶瓷与原住民陶器获得更多的关注,探讨人文学领域的世界陶瓷工艺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此书的内容更多是从人文学的视角探讨世界陶瓷文化历史遗产,内容兼顾广泛的陶瓷文化爱好者而非局限于陶瓷专业人士。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地陶艺发展迅猛,各种展览十分活跃,社交媒体、互联网上各种展览活动信息铺天盖地。世界各地的陶瓷双年展、三年展是全世界陶艺界发展的缩影,不同文化、不同工艺、不同视角的陶瓷艺术作品反映着我们这一大千世界。最后章节,我也希望以个人对国际陶瓷艺术交流的直接参与者与时代变迁的见证者身份,分享自己对世界现当代陶艺的梳理与肤浅的认知,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

我的参考资料来源包括实地考察时与当地陶工、艺术家、大学教授、博物馆专家学者沟通与对话,通过社交媒体、邮件交流,其中包括大量博物馆展品图注、画册、多种语言版本书刊资料、博物馆网站。我通过不同来源、不同语种资料互相印证。整个过程涉及到各主要语种翻译。由于大量历史问题在不同信息来源会有不同答案,存在许多争议。因此我在全文尽可以保留了英文名词,以便读者利用这些关键词搜索相关原始资料及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只是陶瓷历史的沧海一粟,只提供了一些名称和线索,就像一幅草图,希望能够让对此感兴趣的人可以根据这些名称进行进一步的查询和研究。由于个人能力和资源有限,各种遗漏或错误可能难以避免。这本书只是“道听途说”和“到处搜集信息”的产物。没有高端的学术成就。当这本书付诸出版时,我仍然不确定,我不知道遗漏了什么重要内容或留下了什么错误。我希望这本书在初次出版后能收到很多建议以便再版时纠正与补充。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写作的结束。认识到自己学识有限,还有许多地区的旅行计划尚未完成,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项目。

随着写作内容范围的不断扩大,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是贪心不足而消化不良。对于部分难以确认的内容我将文章传给各地博物馆专家或大学教授,邀请他们给予纠正、补充。这些章节内容包括:日本、泰国、匈牙利、荷兰、芬兰、埃及、秘鲁、意大利等国家。最后我还邀请了十位不同地区专家学者分享各自的观点想法。他们中兼有博物馆馆长、大学教授、专业组织领导、杂志社主编等等,再次致谢!

图片

学习使人懂得不足与谦卑。我外祖母告诉我:“初学三年天下通行,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我希望掌握更多不同民族的语言词汇,学会如何为他人点赞,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此书是在无数世界各地陶瓷相关领域各界人士帮助下得以完成,衷心感谢各位老师与同仁的帮助与支持及批评指正!

周光真,2023年1月修改于加勒比海旅途中

图片

图片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001,内容提要 Summary

002,目录 Contents

003,国际专家致辞 Forewords by International Scholars

中国 China

吕品昌,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

Lu Pinchang, President of Jingdezhen Ceramic University

日本 Japan

榎本彻,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顾问

Toru Enomoto, Advisor of the Museum of Modern Ceramic Art

泰国 Thailand

阿塔希特·苏卡姆,泰国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

Atthasit Sukkham, Curator, Southeast Asian Ceramics Museum, Bangkok University

德国 Germany

贝恩德·普凡库赫,《新陶瓷》出版社主编

Germany, Bernd Pfannkuche, Chief Editor of New Ceramics Magazine

法国 France

雅克·考夫曼,国际陶艺学会荣誉主席

Jacques Kaufmann, President Emeritus,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

意大利 Italy

克劳迪娅·凯萨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

Claudia Casai, Director of Faenza International Ceramic Museum

俄国 Russia

伊琳娜·拉祖莫夫斯卡娅,伦敦皇家艺术学院陶瓷与玻璃系教师

Irina Razumovskaya, Tutor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London, Ceramics & Glass Department

埃及 Egypt

简·斯迈思,开罗埃及博物馆和大埃及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专家和顾问

Jane Smythe, Cultural Heritage expert and consultant for the Egyptian Museum in Cairo and 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

美国 United States

伊莲·亨利,国际陶艺学会理事,北美区代表

Elaine Olafson Henry, Council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 Representative

for North America

秘鲁 Peru

 

乌拉·霍尔姆奎斯特·帕查斯,利马拉科博物馆 馆长

Ulla Holmquist, Director of Larco Museum, Lima

004,前言,周光真 Preface by Guangzhen Zhou

100,东亚农耕民族与陶瓷艺术审美

East Asian Farming Nations and Ceramic Art Aesthetics

111,彩陶-华夏文明的曙光

Painted Pottery - Daw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112, 唐三彩与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Tang Sancai and the Sogdians of the Silk Road

113,磁州窑-民窑工艺的集大成者

Cizhou Kiln and the Origins of Folk Pottery Art

114,高温还原焰-青瓷与铜红釉的历史拼图

High-Temperature Reduction Firing and Historical Fragments of Celadon

115, 千年天目重放光彩

The Returning Glory of Millennium Tenmoku

116,白瓷之美-从送子观音到圣母玛利亚

The Beauty of White Porcelain - From Guanyin to the Virgin Mary

117,景德镇青花瓷与四方工匠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and the Potters from All Directions

118,宜兴紫砂及各大名陶

Yixing Teapots and Other Famous Pottery Towns

119,建筑物上的釉陶装饰

Glazed Ceramic Decorations on Architecture

121,朝鲜半岛陶瓷的历史剪影

Historical Silhouette of Korean Ceramics

131,日本六大古窑与禅文化

The Six Ancient Kilns and Zen Culture in Japan

132,造就国宝的有田瓷石

The Arita Porcelain Stone that Made a National Fortune

133,民艺运动的熊熊柴火

The Raging Fire of the Japanese Mingei Movement

200,古印度河文明与太平洋上的船帆

Ancient Indus Civilizations and Sailboats on the Asian Pacific

211,扑朔迷离的南亚陶文化

The Ancient Appeal of South Asian Pottery

221,历史遗址上的泰国陶瓷工艺

Thai Ceramic Art at Historical Sites

231,高棉帝国的盛衰及褐釉陶历史残片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Khmer Empire and its Brown Glazed Pottery

241,越南陶瓷的来龙去脉

Chasing the History of Vietnamese Ceramics

251,马六甲海峡远去的船帆

The Sails That Left the Strait of Malacca

261,爪哇岛的信仰与雅加达的海捞瓷

The Beliefs in Java and the Ceramics from the Deep Sea

2271,南岛墓葬文化与菲律宾贸易陶罐

Pottery in Traditional Burial Culture and Trade in the Philippines

300,伊斯兰文化与非洲原住民陶器

Islamic and African Ceramic Art

311,两河流域的泥板文书与城门浮雕

Mesopotamian Cuneiform Tablets and the Ishtar Gates

321.伊朗高原上的陶瓷文化沉淀

The Deep Deposit of Ceramic Culture at the Iranian Plateau

331,从安纳托利亚文明到伊兹尼克陶器

From the Anatolian Civilization to Iznik Pottery

341,古埃及神灵与永不褪色的费昂斯

Ancient Egyptian Gods and the Turquoise Faience that Never Faded

351,摩洛哥传统釉陶马赛克-泽利格

Moroccan Traditional Glazed Ceramic Mosaic - Zellige

361,黑非洲土陶的原始魅力

The Original Charm of Black African Pottery

400,爱琴文明的波涛与欧洲陶器

The Waves of the Aegean and the Pottery of Europe

411,古希腊陶画上的荷马史诗

Greek Pottery - Homer's Epic in Paint

421,德国盐釉炻器与啤酒杯传统

German Salt Firing and the Beer-Stein Tradition

431,帕利希釉陶的最后柴火

Palissy’s Last Piece of Furniture for the Kiln

441,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摩尔人陶器

The Iberian Peninsula and Spanish-Moorish Pottery

451,意大利文艺复兴与玛约利卡

The Italian Renaissance and Majolica

461,海上马车夫与代尔夫特蓝陶

Delft Blue and the Sea Coachmen

471,中东欧地区的民窑陶器

Folk Potteries of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

500,争艳斗丽的欧洲皇室瓷柜

The Porcelain Cabinet of European Aristocrats

511,麦森-苦炼黄金喜获白瓷

Meissen - White Porcelain from Gold Alchemy

521,维也纳瓷厂的跌宕起伏

3Changing Fortunes of the Vienna Porcelain Factory

531,洛可可艺术与塞夫勒釉彩

Rococo Art and Sèvres Porcelain

532,法国利摩日与美国市场

French Limoges and the American Market

541,新古典主义旗下的韦奇伍德

Wedgwood Jasperware in Neoclassical Styles

542,工业革命时代与英国陶瓷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British Ceramics

551,瓷泥编织的贝丽克篮子

Irish Porcelain in Basket Weaving

561,俄罗斯皇家经典与苏维埃革命主题

Russian Royal Classics and Soviet Revolutionary Themes

571,皇家哥本哈根与丹麦之花

Royal Copenhagen and Flora Danica

581,黄金时代的匈牙利陶瓷

Hungarian Ceramics in the Golden Age

600,南北美洲原住民的信仰及其陶器

The Spiritual Pottery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611,北美地区原住民陶器的鲜活历史

The Living History of Native Pottery in North America

621,充满活力的中美洲原住民陶器

The Energetic Pottery of Mesoamerican Cultures

631,安第斯高原陶器与纳兹卡地画

The Pottery of the Andean Plateau

700,新大陆的陶瓷艺术与欧美工业设计

New World Ceramics and the Industrial Design of Europe and America

711,墨西哥陶器上的民族激情

The Passion of Mexican Pottery Culture

721,美国艺术陶瓷的狂欢

The Carnival of American Art Pottery

731,从艺术运动到工业设计

The Surging Art Design Movement

800,世界现当代陶艺

Contemporary Ceramics around the World

811,20 世纪现当代陶艺的兴起

4The Ris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eramics in the 20th Century

821,新世纪地球村的国际陶艺交流

Exchange in the Global Village of the New Century

831,陶瓷器皿美学的升华

The Sublimation of Ceramic Vessel Aesthetics

841,陶瓷雕塑的具象与抽象

The Figurative and Abstract in Ceramic Sculptures

851,陶瓷装饰与工艺创新

Ceramic Decoration and Innovation

861,回归自然-用泥巴造石头

Return to Nature – Making a Rock out of Clay

871,公共空间与环境艺术

Public Spaces and Environmental Art

881,陶瓷艺术跨界及其无限可能性

Ceramic Art Crossing Boundaries and Beyond

900,附录 Appendix

901,致谢

901,Acknowledgements

9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陶瓷类

List of 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eramics

903,世界陶瓷类博物馆名录

List of Representative World Ceramic Museums

904,世界陶瓷教育机构名录

List of Representative World Ceramic Education Institutions

905,参考书目

References

906,邮票上的世界陶瓷文化

World Ceramic Culture on Postal Stamps

907,世界陶瓷文化遗产地图

World Map of Ceramic Culture Heritage

908,周光真简历

Guangzhen Zhou’s Biography

 

 

致谢

Acknowledgements

1980年代以来,国内陶艺教学界先后涌现出众多领军人物,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与朋友。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李游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郑宁、白明,中国艺术研究院朱乐耕,广州美术学院左正尧,南京艺术学院陆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陈光辉,中国美术学院刘正、周武、戴雨享等老师,景德镇学院陈雨前。景德镇陶瓷大学历任院长秦锡麟、宁钢,景德镇陶瓷大学校长吕品昌,国际学院张婧婧等都是国际陶艺交流的重要推动者。此外还有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李冰等等。曾经无数次参与国际陶艺交流活动,借此感谢史俊棠、史小明、吴鸣、顾美群等无数陶艺界同行与朋友的长期支持。

2015年7月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GO北京论坛,我策划“IAC国际陶艺交流文献与作品展”时得到了远洋集团郑志董事长及全体国中陶瓷艺术馆团队全力支持。2016年,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周绍斌院长与我一起坐车前往福建建阳考察建盏遗址,并向我介绍了龙泉青瓷成功申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项目的过程。丽水学院肖刚校长与中国青瓷学院教师们都是国际陶瓷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者或直接参与者。2017年应孟福伟相邀我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也是我的一次学习机会,罗贯中美术馆的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陶艺作品。

我抵达地球的天涯海角都可能联系到我们的同行,专家、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旅途中获得无数世界各地陶瓷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与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借此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众多同仁与朋友的安排接待、推荐介绍、翻译讲解、驾车同行、热情迎送。附上部分名单:

亚洲

日本:中岛晴美(Harumi Nakashima)教授,德竹秀美(Hidemi Tokutake), 山下奈穗(Naho Yamashita),三木悦子(Etsuko Miki); 岛田文雄(Fumio Shimada)教授及他的学生刘晓玉,刘润福;John Neely,John Baymore教授;

韩国:檀国大学金赫洙教授及留学生全敏瑛、陈恩泽、余晖;金贞华;

越南:阮包端(Nguyen Bao Toan)和他的学生Vuong Tuyet Lan;

泰国:Pim Sudhikam,Aor Sutti;

柬埔寨:Socheathy Ouk;

新加坡:陈德兴,Madhvi Subrahmanian;

印度尼西亚:Antin Sambodo;

印度: Adil Writer, Vinod Daroz, Kristine Michael, Madhur Sen, Sanjay Prajapati,Mangash Afre, Sanjay Prajapati, Sharbani Das Gupta;

乌兹别克斯坦:Alisher Master Nazirov, Rustam Usmanov, Zafar Vukicevic;

伊朗:Shabanali Ghorbani;

塞浦路斯:Rauf Ersenal;

土耳其:Mutlu Baskaya,Hasan Sahbaz,Senanur Gundogdu Dodevski,Ceren Caliskan Eken,伊兹尼克墙砖基金会会长Zehra Akbal。

欧洲

拉脱维亚:Ilona Romule;

乌克兰-波兰:Janina Myronoya;

乌克兰:Serhiy Dutka;

匈牙利:Karsai Zsofia,Steve Mattison,Jóna Gudvardardóttir, János Probstner;

塞尔维亚:Velimir Vukicevic;

罗马尼亚:Mircea Radu,Vlad Constantin Basarab;

意大利: Rolando Giovanninini, Antonela Cimatti;

德国:Monika Gass, Christiane Toewe;

芬兰:Pekka Paikkar;

荷兰:Swanica Ligtenberg, Maria ten Kortenaar;

爱尔兰:Michael Moore。

非洲

埃及:Jane Smythe,Stella Jae Ricci;

摩洛哥:Nawfel;

澳洲

Janet DeBoos、小路光男(Mitsuo Shoji)、彭倩、杨米米。

北美洲

美国:Anna Calluori Holcombe, Roberta Griffith,Shoji Satake, Marilu Tejero, Ren Yang; 

墨西哥:Maribel Portela,Mariana Muñoz,Gustavo Perez,Natalia Bolaños,Luis Cortéz;

古巴: Angel Norniella,Amelia Carballo, Oscar Jr Rodriguez;

南美洲

哥伦比亚:Diana Farfan Valente, Cecilia Ordonez,;

秘鲁:Carlos Runci Tanaka;

巴西:Maria Cheung, Sylvia Goyanna; 

智利:Keka Ruiz Tagle;

巴拉圭:German Caballero;

阿根廷:Vilma Villaverde;

图文资料是此书的最重要部分。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努力在各地博物馆拍摄的图片还远远不够,依旧需要补充大量世界各国陶瓷艺术博物馆顶级藏品的高清图片。特别感谢众多博物馆主管、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同行朋友的支持与帮助。我最终获得了世界各地30多家博物馆的支持,并获得了大量高清图片。他们是:

日内瓦阿里雅娜博物馆馆长Isabelle Nael Galuba;意大利法恩扎国际陶瓷博物馆馆长Claudia Casali;爱尔兰国家博物馆馆长Audrey Whitty;丹麦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Pia Wirnfeldt,馆长助理Allan Andersen;匈牙利赫兰德瓷器公司执行长 Attila Simon;德国《新陶艺》杂志主编Bernd Pfannkuche;欧洲陶艺中心主任Ranti Tjan;美国陶瓷艺术博物馆馆长David Armstrong;纽约伊佛森艺术博物馆馆长Garth Johnson;墨西哥托纳拉国家陶瓷博物馆Esteban Nunez Garcia;哈瓦那古巴当代陶瓷艺术国家博物馆馆长Surisday Reyes Martínez;多米尼加查文考古博物馆馆长Margarita Gonzalez Auffant;爱荷华大学斯坦利艺术博物馆Stanley Museum of Art, Iowa University 与Christopher D. Roy教授家属;河南博物院前院长田凯、副院长翟红志、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沈琼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纲、龙泉青瓷博物馆前馆长周晓峰、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淄博中国陶瓷博物馆前馆长高岩、德化陶瓷博物馆郑炯鑫,等等。

此外图片来源还有: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密歇根州安阿伯国际餐具设计博物馆、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英国斯托克特伦特陶艺博物馆和美术馆;巴黎圭美博物馆、德国塞尔布-霍恩伯格国家瓷器博物馆、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匈牙利海伦德瓷器博物馆、乌克兰赫苏尔什奇纳和博库蒂亚民间艺术洛萨法特·科布林斯基国家博物馆;保加利亚特罗彦民间艺术和工艺博物馆、秘鲁拉可博物馆、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东京静嘉堂文庫美术馆、京都乐美术馆、土岐市美浓陶瓷历史馆;曼谷大学东南亚陶瓷博物馆、新北市莺歌陶瓷博物馆等世界各地博物馆。同时感谢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洛杉矶盖蒂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的提供的公众信息库。

还有英国David Jones,爱尔兰Michael Moore,伊朗Shahpour Pouyan,美国Isabelle and Matt Hoogland,陈清若、冯国愉、孟树峰、何达志、钟婉尧、苏永军等专家学者或朋友提供了帮助与支持。由于此书的原始资料源自各不同语种,我还获得了不少跨语种的翻译帮助,他们是:西班牙语翻译谢嘉亨先生,德语翻译宋志峰、陈健,法语翻译沈晨,以及前面提到的多位日本、韩国留学生的日语、韩语翻译。部分章节撰写中英文两种语言同时进行。Rachel Zhou参与帮助了背景资料查询核对,参考书目索引整理,文字语法修改等等。

此外我特别邀请了多位博物馆专家学者与大学教授帮助校对订正,他们是: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Jessica van Erkel经理,泰国曼谷东南亚陶瓷博物馆Atthasit Sukkham馆长助理,匈牙利赫兰德陶瓷博物馆Zsuzsa Lajos馆长,秘鲁利马拉可博物馆Ulla Holmquist馆长,

芬兰阿尔托大学Tapio Yli-Viikari荣誉教授,埃及开罗埃及博物馆和大埃及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专家和顾问Jane Smythe女士,韩国檀国大学陶艺系金赫洙(Kim Hyeog Soo)教授等等。

IAC(国际陶艺学会)是国际陶艺界的大家庭与没有围墙陶瓷艺术校园。在这里,我深切感到大家庭的温暖与取之不尽的的学习资源。再次感谢IAC主席Torbjorn Kvasbo主席、Jacques Kaufmann荣誉主席;众多理事会成员,以及遍及世界各地IAC会员!

感谢Fred Yokel, Jolly Zhou地图排版与电脑修图!

本书陶瓷文化研究项目的全球旅行产生了巨大支出,感谢我的妻子陈建群的全方位支持并多次相伴同行!同时感谢 Clay Ground- Chinese Clay Art US(创建于1999年)的同事们陈培薇、曹玲、周光新,感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短短的一篇后记难以承载我的无限感激之情。还有数不清曾经给予帮助的老师、同仁、朋友虽然无法将全部名单列在这里,但是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成就和荣誉属于无数为国际陶艺交流付出努力、做出贡献的无数陶艺界老师、同仁及朋友,没有大家的支持我将一事无成!

某些地区因战争或时局动乱实地考察行程无法继续,或由于多种原因局部地区资料收集有限,希望抛砖引玉。本书初版在加州出版发行,希望修订版能够在由国内出版社出版,以飨广大读者!

图源说明:本书大部分图片是作者在世界各地旅行期间拍摄。凡是获得博物馆或机构组织特别授权使用的图片前面都带有版权符号“©”;凡是由作者本人在现场拍摄的图片,或来自博物馆互联网公共区域资源,仅注明该博物馆名称或拍摄地点;少数图片由摄影师或艺术家提供都注明艺术家或摄影师姓名。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 周光真

 

作者简介 

图片

周光真(1953- ),前国际陶艺学会理事-中国区代表(2014-2020),曾任四川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浙江丽水学院中国青瓷学院国际学术顾问,多家陶艺杂志的撰稿人。1989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鲁斯分校、加利福尼亚州圣荷西州立大学硕士学位。出版著作《今日美国陶泥家》、《中国陶瓷文化旅游手册》、《铁肩担陶艺》、《现当代陶艺鉴赏与收藏》与《电窑烧制陶艺教程》等。自1999年起,组织与参加过许多国际陶艺交流活动,担任过阿布扎比中国当代陶艺展、UNESCO-NGO《文化和睦》北京论坛-IAC国际陶艺展览等策展人、意大利第39界瓜尔多塔迪诺国际陶艺大赛评委、韩国京畿道世界陶艺双年展(GICB 2019)艺术委员。他的作品曾在美国、中国、日本和欧洲展出。

 

 

 

账号登录

注册

其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