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四时自然规律,首先应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这是四时养生最基本的原则。在“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思想指导下,为了达到养生的目的,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客观规律,以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避免疾病的发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辨证施养作为四时养生的具体环节,必须遵循阴阳四时这一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违背这一规律,会遭受疾病或者灾害。
四时辨证施养的关键在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此“根”即是阴阳在一年四季中,“发陈”“蕃秀”“容平”“闭藏”的自然规律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张志聪在《黄帝内经素问集注》中注解:“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
春夏时节,万物从冬季的封藏中苏醒,继而生长,以致枝繁叶茂,是大自然春夏阳气变化的体现。在此阶段人类活动,也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天人相应以养阳。春生,以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着重养肝;夏长,应顺应自然界万物繁茂,以护人体阳气,着重养心;另外,长夏自然界高温高湿,还要着重养脾;秋冬时节,万物结实、继而肃杀,终至闭藏,以阴气为主政,人体也应适应自然以潜藏阳气,顾护阴精。秋收,在收获季节要保护阴气,着重养肺;冬藏,自然界万物封藏,以保护阴精,着重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