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4日下午2点,“柴烧与环保”作品展及中国传统陶艺非遗高峰论坛在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隆重开幕。“柴烧与环保”是北京文化艺术基金资助的非遗人才培养项目,此次展览与论坛是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联合主办,旨在通过对传统陶艺的柴烧技艺研究、学术研讨、实践探索、国际交流、创作展示等多种方式全方位推动柴烧艺术人才培养。展览将持续到8月11日。
许多业内专家领导和参展艺术家汇聚在国中陶瓷艺术馆相互交流探讨,共同表达对柴烧这份特殊文化遗产的热爱。百忙之中莅临开幕式现场活动的重要领导和嘉宾有:清华美院教授、国中陶瓷艺术馆馆长张守智;清华美院副院长教授赵超;清华美院教授吕晓庄;原中国工艺美术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刘培金;清华美院陶瓷系教授李正安;清华美院陶瓷系副教授邱耿钰;清华美院陶瓷系副教授王辉;清华美院陶瓷系副教授尹航;河南钧窑陶瓷博物馆馆长任星航;福建德化柴烧协会会长孙义渊;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青瓷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荣法等。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国中陶瓷艺术馆馆长张守智先生在致辞中讲道:“今天的展览是一个柴烧的项目,列入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个教学项目成果的汇报展览。这个展览让我倍感亲切,它来自于我们人类环境当中生存的基因,甚至来源于视觉心理、视觉生理的基因。虽然柴烧产品不可能用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些文化还是要保护的。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资源,相信今后在我们国家工业化发展中,对于柴烧的技术、柴烧的原料肯定还会有相应的政策。此外,这个项目的作品非常好,也预祝展览成功。
项目导师代表,清华美院陶瓷系副教授邱耿钰老师的致辞充满了启发性,他更引导大家关注在展览作品的表现形式之下所隐藏的问题,侧重强调我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他讲到:“这是一个专题性的项目汇报展,展览的主题可以概括出几个关键词:一是传统陶艺非遗;二是柴烧;三是环保。这些都是我们陶瓷行业里的一些热门话题,也是大家始终在关注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传统陶瓷,是否需要继承传统陶瓷,或者怎么继承?或者是为什么要继承?在前辈的鼓励下,我一直在做民间陶瓷的研究,很多课题也都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更具体的说,我们传统的工艺,包括烧成工艺应该怎样去保护,怎样去利用,怎样把传统工艺的保护跟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这些也正是项目的重点和意义所在,希望研讨会上艺术家们能够畅所欲言。”
参展艺术家代表,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曲冰老师致辞中讲到:“因为对柴烧的共同爱好,我们从祖国各地相聚北京,共同研讨柴烧的过去和未来 。如何用传统的柴烧方式展现当代人的精神面貌,如何用环保的方式适应时代的潮流,是我们当前的课题。我们20位学员来自大江南北,很多人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专家,比如来自河北的老师、来自河南的老师以及来自广西的老师,我们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润福教授的带领下 ,从2019年1月份开始,通过集中学习研讨、分散操作、共同烧窑的方式,创作出了大量的具有地域特征、个人风格的优秀作品,今天集中在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展示,希望得到各位专家们的再一次指导。”
最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赵超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他在致辞中讲到:“今天的项目成果展,实际上是一个毕业典礼,首先祝贺大家,其次要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设计系刘润福等众多老师能够在北京市文化艺术基金的支持下组织这么好的一个项目,尤其是当下,既要倡导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探索基于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一种新的造物哲学,新的设计理念以及新的人才培养方式。柴烧这样的主题对于当下,不管是设计教育还是设计创新,还是陶瓷产业如何走向未来、如何走向世界,都是至关重要的主题。另一方面,环保、可持续性的理念。无论是设计、技术的发展,还是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最终我们要面对的是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发展,而环保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可见,“柴烧与环保”项目集成了当下学术界、产业界和院校共同关注的几个关键性话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的老师们一直在做各方面不懈的努力,在不断推进工艺发展的同时,既要保护传统的工艺又要找到新的工艺。
展览开幕式由“柴烧与环保”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招生办主任、陶瓷系副教授刘润福全程主持。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到场的业内专家和参展艺术家们共同围绕“未来与传统,即柴烧与环保”这一主题召开了研讨会。专家教授和项目的实践者们各抒己见,对项目的成果进行了总结,也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传承与创新等一系列重要项目课题。
研讨会是由清华美院陶瓷系李正安教授全程主持。
部分展品欣赏
展览详细信息
展览展期:2019年8月4日--8月11日
展览地点: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
主办方: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国中陶瓷艺术馆